林海哨
作為一名小學生媽媽,我每日都奔波在接送孩子的路上。每到放學時分,校門口學生們魚貫而出,家長們聞風而動,一陣混亂后,便各自領著自己的孩子離去了。有些人像飛翔的鳥兒坐上便捷的電動車,呼嘯而去;有些人像昂貴的行李般被裝進小汽車,一番擁堵;我是少數(shù)的步行者,接過孩子沉重的書包,牽著他朝公交站走去。
我背著沉重的書包,和兒子手牽手行色匆匆,一邊聊著學校發(fā)生的事情,一邊心里盤算著怎么合理安排晚上的時間盡快把作業(yè)做完。下了公交車,我們穿過小巷進到小區(qū)。我們住的是老舊小區(qū),只在小區(qū)入口處有塊不大的公共空地。放假時,會有孩子們在那里騎自行車、玩游戲,但是開學后,每次回來都會遇到幾個放學的孩子,大家打聲招呼就各自回家了。不一會兒,小區(qū)里就飄蕩著鋼琴聲,偶爾也會有訓斥小孩的聲音。我們陪著孩子每天從一個四四方方的空間到另一個四四方方的空間,爭分奪秒,按部就班。
也有例外的時候。偶爾,我和兒子會找一條不一樣的路步行回家,穿梭在城中村彎彎繞繞的巷子里,滿眼都是挨挨擠擠的搭建,狹窄逼仄的小巷不知道通向何方?!吧街厮畯鸵蔁o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讓兒子欲罷不能。有時候,我們會選擇店面林立的鬧市道路,兒子一路逛過去,買點零食或者玩具才肯罷休。這樣的例外常常讓他興奮不已。
在小城鎮(zhèn)長大的我,經(jīng)歷過肆意飛揚的童年。小時候,我們放學都是幾個好朋友手牽手一路走回家。從學校到家的路有很多條。我們或沿著河流追著晚霞一路走。在河邊的空地上跳會皮筋、打個水漂,或者發(fā)一會呆?;驈男℃?zhèn)全是木質(zhì)老房子的老街走過鱗次櫛比的小店,有服裝店、文具店、小診所、毛線店等。到榕樹下的小亭子歇一歇,到亭子邊上食雜店幫媽媽打瓶白醋帶回家,在菜餅攤買個菜餅填飽肚子,再轉(zhuǎn)入新蓋的自建房的新區(qū),好似穿過時光隧道?;蛞宦愤~著大步,高歌合唱從菜市場到集市街,路邊的大人都投來贊許的目光。快到家時,我們就聚到一起寫作業(yè),等各自的父母打電話來,我們才各回各家。那時的放學路上,沒有大人的“護駕”,沒有時鐘的提醒,興之所至,盡興而歸。良辰美景、世間百態(tài),那是我們最初認識的大千世界,好似夜幕下的絢爛煙花,盡情綻放后,才肯隱入夜色中。
時移世易,城市化進程橫掃小鎮(zhèn),承載著我無數(shù)童年回憶的放學路已經(jīng)完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修葺一新的河塘步道、拓寬的道路、一棟棟自建小樓房。在城市出生成長的兒子大概永遠想象不出也體會不到我在那一條條放學路上是怎樣一路成長起來的。時代的巨輪滾滾向前,世界在進行一場無聲卻震撼的重構。我和孩子早已處在不同的時代。規(guī)劃有序的城市街道,高聳封閉的小區(qū)圍墻,整齊劃一的壯麗之下,隱藏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單調(diào)與疏離。
回憶在腦海里經(jīng)過時光的加持變得格外美好,而現(xiàn)實才是我們需要直面的。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放學路,它們像珍貴的寶石,鑲嵌在時間的河流中,閃耀著不同的光芒。我們只能盡自己所能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條燦爛溫暖的放學路,讓它不僅僅是一條回家的路。